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没见过甘肃下这么大的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特别是西北部地区,  暴雨山洪出现的概率较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特别是西北部地区,

  暴雨山洪出现的概率较小,

  防灾意识和预警体系的维护就会更松散。”

  8718时至86时,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截至81850分致10人死亡、33人失联。

  8日晚甘肃召开的榆中县山洪灾害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榆中县南部地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兴隆山,达到220.2毫米。极端强降水天气极为罕见,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山洪暴发,破坏力巨大。

  “没见过甘肃下这么大的雨”,这是许多当地人的感受。截至86时,共出现2站次大暴雨,15站次暴雨,49站次大雨,17站次短时强降水。据初步统计,当地8个乡镇受灾,道路、供电、通信等设施受损严重,具体数据仍在核查中。山洪还导致部分农田被淹、房屋损毁。

“没见过甘肃下这么大的雨”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受灾情况。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就目前而言,甘肃的暴雨洪涝灾害与西北暖湿化的大趋势有关,但关系不大。相比于缓慢的趋势性变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都在增加,也许年平均降雨量变化不大,但极端降雨事件在变多,降雨的时空分布更集中了,这对灾害预警和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

  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队长史万锦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7日晚上下雨时,已有部分应急人员和当地干部进山疏散群众,启动得较为及时。“但是山里下雨,人根本把握不了,你不知道它哪里下得大,哪里下得小。” 据了解,7日晚,有当地村子的村书记曾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山洪要下来了”。

  许小峰说,尽管天气预报已有相当准确性,但对强降雨、强风等极端性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相比大尺度的天气系统要低得多,而受灾的往往是山区等局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天气预报只能给出一个降雨的范围,至于暴雨中心落在什么地方,极端暴雨什么时候出现,预报还很难给出准确答案。目前,国内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山洪预警体系,即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这套预警系统已做到全国县级全覆盖,特别是山洪高危地区。

  不过,即便有这样的预警体系,程晓陶还是指出,各地山洪预警系统的硬件设备存在维护和更新问题。2009年起,这套系统在全国逐步推进安装。到目前,乡镇一级的预警设备维护状况并不好,因为维护预警系统需要花钱,也需要专人管理,并不是每个乡镇都能保持投入。

  更需要担忧的是地方的重视程度。程晓陶分析,虽然山洪在全国范围内常有发生,但具体到某个乡镇,可能几十年也不会发生一次。特别是西北部地区,暴雨山洪出现的概率较小,防灾意识和预警体系的维护就会更松散。

  许小峰还提到了提前量的问题。即便能较早关注强降雨的雨团发展,提前给出预报预警,但是提前24小时还是提前6小时,甚至只能提前半小时,效果完全不一样。对暴雨来说,灾前数小时的预警其实能起到作用,关键是预警之后要马上行动,要有针对不同预警级别的防灾预案。从县到乡、村的多级预警和响应体系还有待完善。

  此外,榆中县此次暴雨还涉及景区防洪问题。兴隆山被当地人称为“陇右第一名山”,是一处旅游景区。史万锦表示,社会救援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将兴隆山游客服务中心附近被困的游客疏散和撤离下来。

  在程晓陶看来,如果景区重视,预案比较完备,响应速度就快。而在甘肃等西北部地区,预案通常还比较“粗”,加上普遍的人才流失,有能力做预警、响应的人才很可能都去了其他地区,对于山洪的防灾普遍是缺乏经验的。游客在对地形不熟悉的情况下,难以自救,相较于当地人更容易陷入危险。景区应完善自身安全避险地图,划定建立避灾区域,为游客提供清晰避灾路线。全国各地的预案都是经历实际灾情后不断完善的,西北地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自救意识也很重要。程晓陶表示,开始下雨的时候就要做好转移的准备,避开危险区域。洪水到来后应向两岸高地跑,不要顺着水流跑。被洪水围困时保持冷静,尽可能寻找周围能使自己固定的建筑部位,避免被水流冲走。

  “对我国西北部地区而言,山洪防灾是普遍缺乏经验的,这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推进。”程晓陶说。

  记者:周游 (nolan.y.zhou@gmail.com)

  邱启媛2468108277@qq.com

  实习生:林奇欣 刘孜妍

点击进入专题:

甘肃榆中发生山洪灾害

责任编辑:刘鹏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in4.cn/2142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