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8月11日-8月15日周报:智元机器人进展/7月金融数据/协和4+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凯瀚财经

本周继续有2IPO项目注册生效。2025年以来,一共有43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19个,创业板19个,科创板5个。

本周北交所有1个项目注册生效,2025年以来一共有14个项目注册生效。

本周注册生效的马可波罗可能是去年负面舆情最汹涌的项目,舆情直接导致首次上会暂缓表决。公司20225月申报,经过三年多才拿到批文。公司申报时业绩还是逐年增长,但受地产景气度见顶影响,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下滑。从监管部门角度,毕竟公司利润绝对规模还是在10亿以上,也不好不让上,所以还是给了批文;但二级市场完美错过了成长期。

本周科创板受理项目1个。联讯仪器主要从事电子测量仪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公司2024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即实现净利润1.32亿元。

本周西安奕材科创板项目、科马材料、大鹏工业北交所项目上会获通过。根据预告,下周无项目上会。

本周过会的大鹏工业,2024年净利润3,811万元,20251-6月净利润1,564万元,同比增长6.81%,绝对规模在北交所近期上会项目中垫底,成长性也非常一般。这个项目打破了新“国九条”以来坊间流传的北交所“5000万”门槛(上个月过会的长江能科2024年净利润4,900万元,但可以认为是非常接近了),可能让一级市场有点无所适从:现在真来一个利润3,800万、行业和成长性都非常一般的客户,你敢给他报么?

此外,这个公司不止一次挑战净利润规模底线。202012月,公司曾经申报创业板,当时最近一年(2019年)净利润只有2,548万元。但这次挑战没有成功,公司在20218月就撤回了。

从最近的上会安排可以看出,上会节奏仍然不稳定,还是按照成熟一家安排一家的原则,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IPO节奏应当主要看批文节奏。

本周无终止审查项目。沪深交易所难得出现了连续一个月没有项目撤回的情况。

本周提交注册项目2个,包括周四刚过会的西安奕材。

二、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进展

本周,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的交易又有新进展。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的交易,具体是由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个主体来实施。其中,在7月首次披露本次交易时,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只有邓泰华和卫云龙两位合伙人、且出资额仅10万元,当时公告中即表示部分合伙份额后续将由智元机器人的重要产业方、战略合作方持有。

本周,这些智元机器人的重要产业方、战略合作方已经确定:

8月11日-8月15日周报:智元机器人进展/7月金融数据/协和4+4

在鼓励并购的大背景下,启明创投在收购天迈科技的交易中,开创了先公告收购事项再募集收购所需资金的先河,此后被其他案例所效仿。但在天迈科技的案例中,1月份公告收购事项、到5月份公告募集资金的出资方,中间用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募集资金。在这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价并未大幅偏离收购价,考虑到18个月的锁定期,实际上投资风险和参与一次定增差不多,在当时看来也不是稳赚不赔的。当然,到现在收购方收益已经比较可观了,但这是5月之后的事情。所以,对这个交易,我们可以理解为交易方案的创新,但交易本身还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化交易。

但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的交易不一样,它7月份公告收购事项,现在1个月就募集完成,这期间,上市公司股价最高涨了15倍。可以说,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份额,不管锁定多久,都是稳赚不赔的。面对这样一个10倍以上的无风险套利机会,所谓重要产业方、战略合作方的选择,这背后的决策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五个出资人中,比亚迪、苏州和颂远、上汽金控是智元机器人现有股东,这个可以认为是回报老股东,但持股比例同样较高的腾讯、M31资本却不能参与;正大是获利最大的,但没听说它和智元机器人之前有什么合作,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参与进来。

我们认为,尽管现在鼓励并购,但这种先公告收购事项再募集收购所需资金的模式,当公告后出现10倍无风险套利机会时,实际上蕴含了重大的道德风险,不应该成为鼓励的交易模式

此外,10倍无风险套利,不违反任何规定,也不是智元机器人主观上能预料的结果。但是,在本次交易前,智元机器人的核心团队,被媒体包装成为极客形象,结果在资本市场搞出这么大动静,总觉得前后反差有点太大。

三、金融数据

本周公布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最引人注目的是7月份全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按照自媒体的说法是2005年以来第一次为负值。由于6月份冲量的原因,每年7月都是银行放贷的淡季,2005年也是7月份为负值。但今年7月这个负值,金额超过了2005年,实际上是21世纪以来最低的一个月(21世纪之前的数据查不到)。

不同立场的人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看法,这也是我们之前说互联网上的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是先有立场再去找证据。

我们的看法是,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要完蛋了,也不能说明形势一片大好。一方面,新增贷款减少,只能说明资金密集型行业日子不好过,这里面主要是房地产、新能源、重化工,不能说所有行业都不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先发展的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最典型的是纺织服装和电子组装;然后是资金密集型,再后来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本来就伴随企业贷款需求的减少,比如智元、宇树、Deepseek这种公司,哪里需要找银行贷款呢?

当然,你作为个体,如果之前一直在资金密集型行业里面,现在会比较难受,但你不能说全国都跟你一样难受。就像30年前,全国各地大量纺织厂破产,职工下岗,作为个体是非常难受的,但整体看那次转型是成功的。

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资金密集,一方面它的产业链比较长,从整个产业链看解决的就业也不少,比如房地产,不仅开发商本身,还涉及设计、施工、建材、装修、家电等行业的就业。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目前看吸纳就业的能力并不强。所以GDP的角度,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增长确实抵消了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衰退;但从就业和居民收入的角度,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抵消,这个和汽车替代马车后、虽然马车夫失业了但创造了更多汽车司机的岗位,还是有点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居民无论是消费还是购房,意愿都不足;一说要全民交社保,大家都非常敏感。

从国家层面看,这个转型是一定要做的,全民炒房本身也不可持续,但对于转型期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还是应该在分配机制方面多进行改革。

四、关于协和4+4事件

说到分配机制,就不得不说之前引起重大舆情的肖某董某莹(也可以简称“协和4+4”)事件,本周有了权威调查结果。这个事情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就是因为优质教育、就业资源分配不公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董某莹从入学到就业,确实有不少人为其提供了便利。但是,调查结果只是说这些人提供了便利、所以被处分,但没有说这些人为什么愿意为她提供便利。所以网上就经常出现一些谣言,说她有什么什么高深的背景。

其实呢,我们猜测(完全是瞎猜,没有证据),她家未必有多深的背景,这种事情在体制内是非常常见的。她享受的这些便利,并不需要惊动相关单位的一把手,只要中层干部操作一下就可以。而在体制内目前的监督环境下,同一单位内部讲究避嫌,很多事情反而不好操作,所以现实是不同单位的中层干部结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A单位中层干部,帮B单位中层干部办事;B单位中层干部,也会帮C单位中层干部办事;C单位中层干部,又会帮A单位中层干部。

所以,有些人说现在体制内招人很公平,因为领导的子女进本单位也不能享受优待,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事实上,领导的子女不需要进本单位,电网领导的小孩去烟草,烟草领导的小孩去电网,才是正常操作。

最后,协和4+4事件的调查虽然是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牵头的,但还是不得不说,这个调查仍然无法让人满意:

第一,调查报告明确: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其他学生的入学资格情况进行核查,未发现存在违规情形。也就是说,这么多4+4学生中,只有董某莹的入学资格有问题,又恰好偶然被曝光了,其他学生都没问题。你们信吗?和全国只有两个卡车有问题、恰好被曝光了,是不是一回事?

第二,处理太轻了,实际上起不到任何纠正风气的作用,以后大家还是该怎么干怎么干。比如董某莹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的姑姑,帮她伪造了成绩单,这么严重的事情,结果只是撤职,而不是开除。也就是说,她退休后,还是可以作为体制内退休人员的身份,拿到上万的退休金(可能还不止,没有披露她的职称情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in4.cn/2265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